来源: 时间:2016年01月17日
董事长朱康建对《中国电子报》记者说,他们的智能工厂已经可以实现自感知、自诊断、自适应、自决策,通过云平台为客户提供远程监控、故障诊断、客户行为分析、营销策略分析等增值服务。目前五大系列注塑成型智能装备产品已经远销美国、欧洲、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为公司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很多企业正在从智能制造上得到实惠,这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比较严峻的情况下我国工业转型升级的一大亮点。
自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经济形势,全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统一思想、深化认识,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把稳增长、调结构、促融合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保证了我国工业通信业全年健康平稳运行。
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1~11月,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1%,其中,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实际增长6.2%,比10月份加快0.6个百分点。从环比看,11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月增长0.58%。这些数据对我国2015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保持在6%以上增添了信心。
工信部部长苗圩指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要求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先进制造业加快发展,新产业新业态不断成长。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对制造业战略定位的新认识和重视实体经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发展新动力的坚定决心。
国家战略部署频频出台
今年多项重大政策密集出台,为我国工业通信业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这其中重中之重当属《中国制造2025》和“互联网+”行动计划。
《中国制造2025》在年初“两会”期间就被业界高度关注,5月正式发布,成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明确指出,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实施《中国制造2025》,这是党中央站在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保障国家安全和民族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苗圩认为,建设制造强国,是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大战略选择,是发展新常态下实现提质增效的客观要求,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支撑。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党组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主要是直接切入制造活动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点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
今年,工信部为第六批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授牌。“从国际经验看,建设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工业园区是制造强国的普遍特征。以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为基础,引领带动我国工业园区不断提高发展质量,形成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产业基地,是制造强国建设的重要任务。”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表示,“十三五”期间工信部将进一步做好示范基地创建工作,将示范基地的先进经验向工业园区推广。
国家今年发布的另一项重大政策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为贯彻落实“互联网+”行动计划,工信部研究制定了《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重点实施“互联网+”制造业和“互联网+”小微企业。
为了对“互联网+”行动提供有力支撑,工信部还积极推动各电信企业抓紧做好网络提速降费落地的各项工作。截至今年的第三季度,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完成投资2590亿元,预计到年底将达到或者超过4350亿元;新增光纤到户覆盖的家庭也将达到或者超过1.3亿户;4G基站的规模预计可以突破150万个。
另外,《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信息产业新业态的意见》等政策的出台也进一步推动了两化深度融合,对经济转型发展、培育形成新产业和新消费热点具有重要意义。
工业是稳增长主战场
近年来,我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矛盾凸显,传统产业整体效益出现了下滑,但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实现转型发展,在实践中出现了很多成功的案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展示出巨大潜力。
工信部副部长冯飞告诉记者,这是转型升级的方向,也是市场的倒逼机制形成的,市场倒逼机制的形成可以焕发企业的创造力,激发积极性,企业自觉行动起来比政府号召要强得多。
工业是稳增长的主战场。记者了解到,“十二五”期间,国务院批准制定了工业转型升级规划,通过这4年多的努力,总体上完成得比较好,取得了积极成效:自主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技术改造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信息化水平明显提升,工业绿色低碳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质量和品牌战略在稳步推进,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协调发展,工业的空间布局在不断优化。
据初步统计,到去年年底有两项指标已经完成了规划设定的目标。一是全部工业增加值增速到去年年底已经达成目标,二是工业全年劳动生产率增速也完成了“十二五”设定的目标。
通过创新驱动,我国稳增长调结构打开了新局面,制造强国战略在稳步推进。“过去我们是靠拼资源、拼能源、拼劳动力、拼成本,这些要素优势发生了较大变化。现在我们主要是靠创新驱动发展,靠改革激发活力,新旧动力的转换发生了变化。”苗圩表示。
据了解,前三季度我国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了10.4%,快于工业增速4.2个百分点。汽车工业连续6、7、8三个月大幅度下滑达25%左右,但是新能源汽车的产量在1~9月份达到了15.62万辆,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倍。
另外,像工业机器人、高端服务器这些产品的生产在成倍增长。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今年正式下线,我国自行研制的ARJ21-700新支线客机也在今年正式交付。
两化融合主攻智能制造
《中国制造2025》明确指出,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合发展,把智能制造作为两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而推动智能制造的发展,有利于实现两个IT(Industry Technology&Information Technology)融合和倍增发展。
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工业融合发展呈现新趋势,智能制造日益成为未来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和核心内容。推进智能制造发展,也是制造业发展的重大趋势,是促进工业向中高端迈进、建设制造强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新常态下打造新的国际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工信部副部长怀进鹏指出,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核心特征的智能制造模式,正在成为产业发展和变革的重要方向,也必将引发新一轮制造业革命并重新构筑全球制造业竞争新格局。中国要建设制造业强国,必须紧紧把握制造业的发展趋势,加快智能制造的发展。
“智能制造是新一轮工业革命的核心,只有通过智能制造,才能带动各个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和智能化水平的提升。”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这样认为。
为落实《中国制造2025》,工信部决定自2015年启动实施“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主要是直接切入制造活动的关键环节,充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通过点上突破,形成有效的经验和模式,在制造业各个领域加以推广与应用。
今年在全国范围内遴选出的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涉及了38个行业、21个地区。除此之外,工业和信息化部围绕专项行动还开展了各项工作,例如强化战略规划指导、发挥标准引领作用、坚持试点示范带动、以实施工程专项为手段、强化能力建设保障等。
辛国斌指出,智能制造不仅仅是单一的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应用,而是新模式的转变。目前一些企业先行先试,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不错成效。随着试点示范的不断深入,还会涌现出更多的智能制造新模式,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不断丰富完善。
今年第17届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专门开设了“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专项展”,集中展示了46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这也是国务院发布《中国制造2025》战略后,中国智能制造示范应用的首次被“检阅”。在现场,《中国电子报》记者深刻感受到,在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引领下,中国企业显示出了对未来产业技术更迭以及在模式变迁中的巨大信心,而这些信心将成为中国制造转型升级迈向中国创造的驱动力。
值得一提的是,近期发布的《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的行动计划(2015~2018年)》明确将智能制造培育推广行动作为主要行动之一,并提出目标,到2018年,高端智能装备国产化率明显提升,建成一批重点行业智能工厂,培育20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初步实现工业互联网在重点行业的示范应用。
对于工业互联网,工信部副部长陈肇雄在12月举办的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智能制造是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的主攻方向。如果在中国推广工业互联网,将创造3万亿美元的市场需求。陈肇雄表示,工业互联网是实现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互联网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开辟信息通信发展新空间。因此,应该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技术的突破和推广应用。
信息产业迎来战略机遇期
电子信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支柱产业,已成为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支撑力量。
今年,1~11月,规模以上电子信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8%,高于工业平均水平(6.1%)4.7个百分点。其中11月当月同比增长11.1%,高于工业平均水平(6.2%)4.9个百分点。1~11月,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销售产值同比增长8.8%,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0.4%。2014年我国彩电、微型计算机、手机等主要整机产品产量分别达1.4亿台、3.5亿台和16.3亿部,分别约占全球总产量60%、70%和90%。2014年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出口额7897亿美元,占全国外贸出口总额的33.5%。
除了“量”的提升,“质”的方面也在不断突破,我国“缺芯少屏”的瓶颈正在逐渐被打破。2015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2540.5亿元,同比增长19.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活力,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目前,我国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封装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装备和材料实现从无到有,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在平板显示方面,国产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已经达到54%。
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元级大关,达到10393亿元,同比增长13.4%,约占全球市场份额的50%。2015年1~9月中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2540.5亿元,同比增长19.5%。中国作为全球最大、增长最快的集成电路市场继续保持旺盛活力,预计2015年市场规模将达1.2万亿元。
目前,我国系统级芯片设计能力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逐步缩小,封装技术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部分关键装备和材料实现从无到有,被国内外生产线采用。2015年海思、展讯进入全球IC设计企业前十名。中芯国际成为全球第五大芯片制造企业,连续3年保持盈利。
在平板显示方面,经过“十二五”期间的努力,2014年国产液晶电视面板自给率已经达到54%。在信息产业其他领域,例如在互联网方面,全球互联网公司市场排名前十的公司中,我国就占据了四席。
展望未来,我国电子信息产业仍处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新的技术和应用有望实现突破。以集成电路为例,作为信息技术产业“粮食”的集成电路,其技术水平和发展规模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仍然是全球竞争的战略重点。
今年以来全球在集成电路领域的并购案涉及交易资金超过1000亿美元,是过去3年总和的两倍。这标志着全球集成电路产业进入深度调整与转折期,对我国集成电路产业来说是必须面对的新挑战,也是战略机遇期。
“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推进集成电路产业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家高度重视发展集成电路产业,出台了《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将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产业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国制造2025》也将集成电路产业放在重点聚焦发展的十大领域的首位,向以集成电路和软件为核心的价值链核心环节发展,既是产业发展转型升级的内部动力,也是市场激烈竞争的外部压力。”怀进鹏指出。
当前,我国信息产业还面临难得的两大驱动力量,一个是《中国制造2025》,另一个则是“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把智能提升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作为主要目标,并把“新一代信息技术”作为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之首。“互联网+”行动计划将进一步推动互联网由消费领域向生产领域拓展,加速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发展。